首页 > 汽车 > 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助力无人驾驶 现阶段激光雷达体系解析

2016-08-31 15:00 来源:爱卡汽车 0

­  相比之下,谷歌的无人驾驶似乎可行性更高,其原因在于无人驾驶的核心——激光雷达,它是依靠测量空间的"点云"来绘制 3D 高精度地图,进行空间建模后完成自动驾驶。

­  总结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无人驾驶与自动驾驶的不同,可以这么说,无人驾驶本质上是一种具有高度人工智能的移动式机器人。

­  自动驾驶与无人驾驶的区别

­  然后再说激光雷达。

­  什么是激光雷达?(高能预警)

­  激光雷达被誉为"机械之眼",说白了还是个雷达(同样探测位置、监测移动速度),不过普通雷达靠电磁波,这个东西靠激光。

­  ●原理

­  激光雷达的技术点是飞行时间(TOF,Time of Flight)。

­  具体说, 发射激光后,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折返,返回的光束通过雷达内部接收器进行光束分析。

­  将折返时间和测量信号在处理器进行处理,最后生成精确的 3D 地图,对周围环境特征进行再还原。

­  实际上,由于测量精度在厘米级,因此更多应用在无人机、军事方面。

­  ●优势

­  纵观目前量产的,带有 ADAS 系统的车辆,其系统中使用的传感器基本上只有摄像头及中、短距离雷达。

­  相比摄像头,激光雷达最大的优势在于使用环境限制小。目前车载雷达,当发射的电磁波遇到尺寸比较小的物体时,极有可能发生"衍射现象"。

­  "衍射现象"发生时,波的大部分能绕过物体,反射回来的极小,但激光雷达波长为微米级,所以探测的目标可以很小,精度却很高。

­  然而激光雷达的劣势也很明显,上文也曾提到,价格昂贵!文章开头我曾提到,Velodyne 公司可以生成 64/32 等不同线束类型的激光雷达,而所谓的线束多少是直接与测量精度有关的,线束越多,测量成本越精准,价格也就越昂贵。

­  ●分类及发展趋势

­  激光雷达的分类方式有好多种,我比较喜欢最直观的那两种。

­  按有无机械旋转部件分类,激光雷达可以分为两类:机械激光雷达和固态激光雷达。

­  按线束数量分类:多线束和单线束激光雷达。

­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机械式激光雷达仍然是主流,虽然其价格昂贵,安装在车外,体积庞大,但更精确和宽广的范围可以为试验车带来更好、跟多的数据。

­  从未来发展看,我认为机械将走向固态、单线走向多线将会成为主流。因为固态激光雷达体积很小,可以更好得融入车身内部,当然其测量精度也会降低,但可以使用多线束来提高视野范围。由此看来,低成本的激光雷达方案似乎正加速无人驾驶的到来。

­  编辑点评:

­  真正的未来在何方?

­  ADAS+ 激光雷达?

­  通过目前的市场现状,可以看出处于路线一的厂家(走 ADAS 的沃尔沃、奔驰等传统厂家)正努力通过投资、技术合作的方式弥补自身在自动化领域的技术缺陷,比如宝马与百度地图合作,Mobileye 与英特尔、宝马的战略合作,甚至是奔驰、奥迪、宝马联合对 Here 地图进行收购。

­  而处于第二条路线的"一步到位"型厂家也面临着恶劣天气激光雷达障碍、高精度地图依赖程度过高的问题,因此,如果两者能够进行互补,把传感器技术用到了极致配上激光雷达,或许无人驾驶就真正离我们不远了。

新闻推荐

到头了;
下一条:阿斯顿马丁新跑车将入华 售价下调30万元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