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助力无人驾驶 现阶段激光雷达体系解析

2016-08-31 15:00 来源:爱卡汽车 0

  突然发现,最近无人车领域新闻不断。似乎无人驾驶的"军备竞赛"又有了新动向。

­  ......

­  先说汽车大王。上周,福特突然宣布了自己的 5 年自动驾驶计划,打算在 2021 年组建一个千辆车规模的自动驾驶车队。

­  用福特 CEO Mark Fields 的承诺似乎更有说服力:"我们看到了接下来的十年将是汽车迈向自动化的十年。"

­  紧接着,福特便投资了美国老牌激光巨头 Velodyne。

­  Velodyne 是一家在 1983 年成立的激光雷达公司,其 3D 激光雷达产品极其丰富,涵盖了 16/32/64 线束各个种类,谷歌和百度的自动驾驶原型车使用的机械式激光雷达就来自 Velodyne。

­  福特的投资将会让 Velodyne 以更专注的态度发展无人驾驶用的激光雷达,同时增加的订单也能降低激光雷达的单价。

­  由此可见,高昂的激光雷达费用是制约无人车领域的一个重要因素,之前百度无人车上的 Velodyne 激光雷达单价就能达到 70 万人民币。

­  为了改变这种情形,也是在上周,一家叫做 innoviz Technologies 的以色列公司站了出来。

­  他们承诺将在 2018 年推出一款高清晰的固体激光雷达(HD-SSL)这款激光雷达最大的优势就是外型小巧,长宽高都不会超过 5 厘米,因此可以很容易隐藏在车内,价格将会被控制在 100 美元左右。

­  说道这里,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在谈论无人驾驶时,究竟在聊什么?

­  ——激光雷达!!

­  为什么激光雷达会在无人驾驶中占据 N0.1?

­  这要从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的差别性谈起。

­  自动驾驶领域目前有两大技术路线:

­  一是以特斯拉等汽车公司为代表的"高级辅助驾驶"升级路线,其技术核心是 ADAS 级摄像头(包含基准算法)、各种毫米波 / 超声雷达。

­  二是以谷歌等互联网巨头公司为代表的"无人驾驶"路线,其技术核心既是激光雷达(LiDar), 并融合其他传感器技术。

­  前段时间特斯拉在自动巡航(Autopilot)模式下发生的碰撞事故反映出了"辅助驾驶升级"的一些痛点。

­  一是可靠性,二是责任。关于法律、责任我相信会有专业人士做出解读,我就不班门弄斧了,我想说的是可靠性。

­  辅助驾驶能进行主动刹车、遇到障碍减速,甚至并道主要是依靠机器视觉作为概率算法,这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问题所在,因为算法需要依靠大量测试进行不断完善。

­  谁来完成?用户。然而这个过程难免会出现问题,而且算法也不能穷尽所有情况。

新闻推荐

到头了;
下一条:阿斯顿马丁新跑车将入华 售价下调30万元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