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店维修保养“猫腻”多 将车主分三等“动手脚”
将车主分三等 按等级“动手脚” 4S店维修保养“猫腻”多,该环节已成其最大利润增长点
伪劣配件以次充好,夸大故障过度保养,不做保养不予保修……记者调查发现,以“提供高品质服务”为行业标准的汽车4S店,目前却在维修保养环节存在诸多乱象,市场深度整治已迫在眉睫。
偷梁换柱
“原厂配件”竟变成“三无产品”
西安市某品牌一家4S店年初购进了10件价格不菲的原厂配件,车主来消费多被告知用的是原厂配件。然而,到了年底,工商部门一查,发现10件原厂配件竟原封不动躺在库房里,一件不少。
“在我们的专项检查中,一些4S店原厂零部件的进货数量和维修配件使用数量根本对不上号。”陕西省工商局市场处处长侯云章介绍,“一年中店方对数千辆汽车进行装潢保养、故障维修,选用的大批配件其实都是所谓的‘副厂产品’,这已经成了汽车4S店里秘而不宣的潜规则。”
在陕西省工商局消保处的办公室里,有大量从4S店收缴的供汽车装潢、维修使用的“三无”零部件,有些配件的包装盒上只印着产品名称以及“4S店专用”的字样,并没有关于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质检合格的任何标注。
划分等级
不同车主享受不一样“待遇”
“4S店销售人员都是‘心理学家’,一双‘火眼’能看出你是不是容易上当。”一位曾在北京一家4S店工作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每个接待车主的4S店工作人员都会在电脑中记录车主的等级,对修车行业不了解的一般被划为A等,有一些了解的被划为B等,有丰富经验的被划为C等。店员会根据等级推销不同价位的维保产品,或是决定“动手脚”程度。
一位汽修厂主管余强告诉记者,大部分车主缺乏对汽车的专业知识,在遇到关于车辆维修保养方面的问题时无法辨别4S店所提供的信息真伪,只能听由4S店“处置”。
贵州市民吕先生于2014年购买了一辆丰田轿车,在4S店做了几次保养后,他觉得费用比其他汽修厂高出太多不够划算。在询问4S店自己能否选择在其他汽修厂做保养时,店方明确表示“如果不在授权经销商处保养,整车都不给予保修”。
维修保养
已成4S店最大利润增长点
部分4S店管理人员表示,维修保养环节实际已经成为4S店最大的利润增长点。“简单来说,‘销售不挣钱,全靠维修补’,现在的4S店就是‘一条腿走路’。我们如果不绞尽脑汁在维修保养上‘多榨汁’,想生存下去都很困难。”西安北郊一家日系品牌的4S店主管说。
“要让汽车维修保养市场的竞争更加充分,主要应从三个方面进行完善:车企的零配件逐步向汽修市场开放,4S店能够拥有更大的零配件自主选择权,市场竞争主导维修企业实现优胜劣汰。”西安市汽车维修行业管理处副处长熊英说。
从2015年1月1日起,根据交通部、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十大国家部委联合推出的《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车企需向非4S店修理厂公开汽车维修技术资料和配件渠道,消费者未来有望在普通修理厂以更低的成本享受与4S店同等的维修服务。(据新华社电)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