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年底限号?限号、限牌真的能缓解交通压力吗?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家用汽车的普及率也逐步提升,有些家庭甚至拥有不止一辆汽车。而面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自然应运而生了"限牌+限号"的中国特色。继全国七大城市限号之后,广州是否也会在今年年底迎来限号呢?而在限号、限牌的背后,我们是否该思考这真的有利于缓解交通压力吗?
但是,中国东西部的发展失衡,导致东部发达地区的汽车数量远远超过了西部地区,使得目前一二线城市内堵车情况的大量出现。同时,日渐严峻的环保问题也让汽车处于尴尬之地。所以,中国特色"限号 + 限牌"便应运而生。
首都首都,首堵首堵!北京北京,雾霾起舞!
北京作为首都,首当其冲,上下班高峰期无休止的堵车以及"雾霾"让"限号"第一次出现在了公众视野。2007 年 8 月,北京开始实施机动车尾号限行措施,成为国内第一个通过采取尾号限行来治理交通拥堵的城市。
紧接着,南昌、长春、兰州、贵阳、杭州、成都等城市先后实施尾号限行。至今,全国共有 7 大城市实施尾号限行,其中贵州、杭州、成都效果比较显著,而北京限行的效果正在被迅速增长的机动车数量抵消。言传,广州、深圳也即将进入"限号"时代。
而"限牌"则是国内限制城市车辆增长速度的另一特色。日前,深圳暨北京、上海、广州、贵阳、石家庄、天津和杭州之后,成为全国第八大限牌城市。下一个城市会是谁?
"限号+ 限牌"真的缓解了交通压力吗
高德地图 1 月 19 日发布的《2015 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在中国堵城排行中,北京依然毫无悬念稳居榜首,而其它进入 TOP10 的城市依次为济南、哈尔滨、杭州、大连、广州、上海、深圳、青岛、重庆。
在高德地图交通大数据监测的 45 个主要城市中,只有南通市是唯一一个拥堵小幅缓解的城市,其余大部分城市和地区拥堵都在进一步恶化。
然而,限制交通的负面效果却是显而易见的。大城市里,早晚高峰,公交系统运行压力已经非常大了,几乎每辆公交车都有超载现象,限牌限行之后,公交系统负荷进一步上升,市民将普遍面临"公交难""地铁难",这会是继"上学难"、"看病难"之后又两大难。
更有甚至,由于实行了单双号限行,很多家庭不得不选择再买一台车,单双号限行日轮流使用,毫无疑问增大了资源浪费。在限行的成都,有 76% 的网友认为尾号限行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
承担雾霾污染的最大元凶,却是缺乏监管,但承担着物流生命线角色的超载大货车 !
大部分的机动车尾气排放都是由于这些大货车的排放不达标而造成的。但是对于它们的监管,显得十分无能为力。于是,排放总量占比偏小的私家车,就因为好监管,反而成了替罪羔羊。
想买新车?靠实力说话
随着限号限牌的相继实施,除了影响有车一族之外,购车一族也备受煎熬。限号政策让经常使用汽车的家庭不得不考虑再购置一台;限牌政策更是让"想买车的"摇不到号,"观望买车的"试试运气。
根据《易车》的调研,以北京为例。限牌后,在总计 72 个品牌、519 家(含二网)经销商中,倒闭的经销店共计 33 家。粗步统计,宝马在京增加了 3 家,稍后奥迪也增加了 3 家, 奔驰新开 1 家,路虎新开 2 家,长安福特新开业 1 家、倒闭 2 家。其他的奇瑞、铃木等品牌倒闭或转让了几家。
虽然整体上,并未出现大规模的洗牌现象。但实际上,豪华品牌正在加速拓展,而中低端品牌却不得不退出市场。
买的起豪华车必然不会在意牌照竞价,而大多数想实现轿车梦的工薪阶层,却为了多出几万的牌照费用而苦恼。
未来的交通如何处理?开放式道路或是出路
中国大陆堵车的根源是封闭式道路规划,各个商圈、公司、工厂、小区,都是封闭式的围墙管理,导致路过的车辆无法穿行,这相当于减少了城市相当量的道路,最终所有的车都堵在剩余的主要干道之上。
曼哈顿"街区"紧紧相邻
如果中国城市尝试规划开放道路,城市的道路面积将有所增加。开放式的道路规划,会让道路非常密集,相邻两条道路间距一般都在 50-100 米以内,遇到红灯也不需要停车等待,而是直接右转进入隔壁临街的道路继续行驶,就像车辆变道一样方便,道路的通过性非常高。
中国特色"四合院"
如果说再举一个身边的例子,我们的传统——四合院,也是值得借鉴的对象。四合院外四通八达的小路,把家家户户联系起来,穿行其中十分便利。
限号、限牌推出之后,在一定程度上的确缓解了国内交通压力,但是时代继续在向前发展,限号限牌也将逐渐失去原有的效用,反而制约汽车行业的发展。通过人口调控、功能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等源头治理,强化交通承载能力对城市空间拓展的约束作用才是科学根治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