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公车改革进实质阶段:招标拍卖公车 发交通补贴

2014-01-13 11:34 来源:南方网 0

车改案例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不得以车改补贴的名义变相发放福利。各地有何举措,以前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1贴标识亮明公车身份

  方式:公车贴统一标识,表明公车身份供社会监督。

  案例:从今年开始,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公务用车开始“实名”上路,138辆公车车身全部粘贴“公务用车”标识,并附上举报电话,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南宁还组织市属媒体对公车违法现象开展重点曝光,并发起随手拍公务车违法违规活动,受到网友力挺。

2GPS全程监控公车行踪

  方式:严格管理,明确配车级别和用途以及使用时间。

  案例:2011年,广州利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身份识别技术等科技手段对公务用车全程监控。2013年,岳阳市给4000多辆公务用车安装卫星监控系统,让群众监督。

3取消公车给交通补贴

  方式:取消公车,按职级给予交通补贴。

  案例:2009年5月,杭州在市直机关启动公车改革,市厅局级以下干部一律取消公车,改为发放交通补贴。车补分9个档次,只能用于与公务交通有关的支出,不能取现,也不能在商场、超市消费。

4设机构统一调度

  方式:取消各部门公车,建立相关公车管理机构统一调用,经费定额包干,额度逐年调整,不入个人腰包。

  案例:2010年,昆明规定由各区财政局统一制作单位实名制公车专用卡,由区财政按季度将定额包干经费核发到卡上,各单位根据实有人数核至各科室,而不发放到个人手上,主要用于私车公用时在指定地点维修、加油,购买公交IC卡,租用区机关公务交通车和其他社会车辆的费用支出。超支不补。

□专家观点

贴公车标识最利于社会监督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国家有关部门曾提议推行公务用车统一标识、GPS定位等制度,接受社会监督。但他个人认为,只有张贴“公务用车”标识或将公车喷涂为特殊颜色图案,才是最有利于社会监督的方式,监督效果才能更加显著。反之,如果仅是对公务用车进行GPS定位,或只对公务车号码进行公布,这样的方式让公众仍无法有效识别公务车,公众也不可能记住大量公务车的号码。这类监督方式,仍可能只是局限在有关部门内部进行监督,甚至不排除有关部门可能只是对违规者内部处理,警告了事,无法实现公众最大范围内严格监督的目的。而且如果给全国所有公务车配上GPS,又是一大笔高昂的支出。

  同时竹立家认为,一些地区推出的随手拍公务车违法违规活动是种有效的监督方式,应该加以推广。

取消部分公车不应推广车补

  目前一些地区和单位进行公务车改革时,在取消部分公车后,也对相关人员给予了事实上的车补。竹立家对此表示反对,认为不应推广这种模式。他认为,我国职务工资之所以根据行政级别不同而高低有别,像局级工资高于处级,处级工资又高于科级,就是考虑到职务越高,承担的职责越多,职务支出也相对更多。应该说,我国工资制度设计已经考虑了有关因素。再加上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在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等很多方面,都已经有了单独支出和报销的规定,因此从公务车改革的长远目标来看,不应该再设立单独的车补。

  目前国内不少地区和单位都已经存在车补,全部叫停恐怕难度颇大,竹立家建议,应下调目前的车补标准。他介绍,目前一些地区和单位的实际车补上限都达到了每月2500元。对比来看,北京市的最低工资标准在全国属于较高水平,也只有每月1400元。这种较高的车补上限,无疑更要高于当地相关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这种情况于情于理都不合适。为此竹立家提出,今后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制定车补标准时,不宜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广汽传祺去年盈利3.1亿 将加速进军国际市场
下一条:中国车市超豪华品牌销量下滑 国产化加速拉低整体价格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