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骗补客车成重灾区 调查结果将公布
自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和发改委于 1 月 21 日联合发布通知,决定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情况及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核查以来,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三个月,这项调查的最终结果有望在 4 月下旬发布。
"自产自销"
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是第一家被曝光的骗补车企。据媒体报道,该公司首先被怀疑生产造假,原因是去年上半年,这家公司只报备了 25 辆车的合格证,但 12 月仅仅一个月却报备了近 3000 辆车。明显异常的数据让四部委组成的调查组首先盯上了它。进入吉姆西深入调查发现,该公司无法说出所生产汽车的明确去向,并确认其存在虚假交易以骗取国家补贴的事实。
按照国家实施的 2013-2015 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吉姆西生产的纯电动客车可获得国家补贴为 30 万元 / 辆,再加上 1:1 的地方补贴,吉姆西靠伪造交易合同、销售数据可轻松套取上亿元补贴。
然而这只是冰山一角,联合调查组专家组组长董扬表示,部分关联企业之间,互相之间打好招呼,互相之间勾结做虚假的销售,骗取国家补贴,甚至有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自己先成立一家汽车租赁公司,再将自家"生产"的汽车"卖给"自家的租赁公司,但整个交易其实并不存在,只是为了骗取补贴。
在乘用车领域,国家对新能源乘用车汽车的补贴是分等级的,以续航里程的不同分级进行补贴,因此有部分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使用低标准电池、虚报续航里程以低成本、低技术含量的电动车骗取高额补贴。
面对这些骗补现象,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在局部地区确实存在少部分企业骗补的现象,一共多少辆,我们还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核查。但不管有多少辆,发现一起绝对处置一起,这些企业跑不了"。
新能源客车成重灾区
新能源客车生产企业是骗补的重灾区,从数据上可以看出端倪:2015 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 37.9 万辆,其中 18 万辆是商用车(包含客车和专用车);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同比增长了 2 倍,但新能源客车、专用车销量同比增长了 8 倍左右。
造成新能源客车销量迅猛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补贴。目前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统一补贴 25 万元 / 辆,6-8 米的纯电动客车补贴 30 万元 / 辆,8-10 米纯电动客车补贴 40 万元 / 辆,10 米以上的补贴 50 万元 / 辆,再加上地方政府 1:1 的配套补贴,新能源客车可以获得的补贴最高金额为 100 万元。
相比之下乘用车的补贴就少得可怜,目前政策是续航里程为 100-150 公里的纯电动车补贴 2.5 万 / 辆,续航里程为 150-250 公里的纯电动车补贴 4.5 万 / 辆,续航里程为 250 公里以上的纯电动车补贴 5.5 万 / 辆,叠加地方补贴的话,一辆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获得补贴仅为 11 万元。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新能源汽车中,80% 的补贴都补给了客车,剩下的 10% 补贴给了专用车,乘用车没拿多少钱,只拿了几十亿,客车至少拿到 800 亿。"
补贴"双刃剑"
2012 年,国务院就通过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 2012-2020 年 ) 》,其中提出到 2015 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 50 万辆;到 2020 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 200 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 500 万辆。
在当时看来,这些数字都遥不可及,但是政府通过补贴政策带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去年新能源汽车虽然没有达到 50 万辆,但是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来看,2020 年产销 500 万并非不可能实现。
为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2015 年国家和地方针对新能源车的补贴 300 多亿元,虽然部分企业为获取补贴采取不正当手段,但是对于大部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来说,补贴仍是维系生存和发展的血液。
通过国家和地方的财政补贴,可以使车企扭亏为盈。据众泰汽车公布的财报,2015 年该公司获得新能源补贴金额为 11.41 亿元,但当年的净利润为 9.68 亿元,净利润远低于当年所得补贴。宇通客车发布的 2015 年年报显示,去年该公司净利润为 35.35 亿元,同比增长 23.31%,当年获得的补贴高达 68.57 亿元,接近净利润的两倍。
但是国家给予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标准将逐年提高,同时补贴额度将逐年减少,地方补贴也可能相应减少,企业如果不能提升技术、降低成本,当政府不再输血时必将被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