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资讯 > 正文

盘点六大车身材料性能 展望车身材料的未来发展

2014-05-29 15:41 来源:新浪汽车 2
车身结构是在马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主要分为底盘和车厢两部分;


更高的结构稳定性

  铝制车身的缺点是自身造价较高,成型和焊接工艺都比较复杂,且变形后不能通过钣金修复,只能更换变形部件,维修成本居高不下。但个人比较看好铝制车身,轻量化且高强度的车身比传统钢制车身更坚固,且不用担心腐蚀造成的强度降低。另外铝制车身的结构设计局更合理,承力结构与非承力结构几乎独立。轻质合金车身的前景值得期待。

  碳纤维:

  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在制造飞机时需要一种更轻更坚固的材料,这时金属材料已经无法满足航空工业的需求了,而由一种纤维材料取而代之。最早碳纤维在汽车领域主要应用在赛车上,直到现在也只有超跑级别的车辆用的上碳纤维。碳纤维是一种纤维丝状的材料,在制作成型时需要像织布一样纺织成片状,用有机胶浸润成形并固化,制作过程类似于玻璃钢。


碳纤维覆盖件风靡改装界 可明显降低车重

  碳纤维具有绝佳的韧性和抗拉强度,且重量只有钢的1/4。轻量、高强的特性正是高性能车所需的,目前法拉利、兰博基尼等超跑的车身由碳纤维制成。不过碳纤维缺乏延展性是其缺点,在受到超出极限的冲击时碳纤维结构会如同玻璃一样破碎。而且碳纤维与其它材料的连接也是个问题,使用传统的栓接,连接孔周围很容易产生裂纹。碳纤维材料的制造成本居高不下也是限制其应用的一个方面,即使是在航空领域碳纤维的应用也比较有限。

  车身材料的未来发展:

  除了以上的材料外,塑料、复合材料、可降解材料也是未来车身材料的发展方向,塑料良好的可塑性和弹性变形利于加工和降低碰撞损失,目前塑料广泛用于保险杠翼子板等易损部件,较低的造价的也令维修和更换十分便利。


smart车身覆盖件已经采用塑料

  近来车身材料的环境友好性成了发展的重点。在欧洲,政策要求车身的制造材料回收率要达到90%以上,铝合金与塑料的回收率都能达到95%以上,新型的钢制车身已经克服了原来所面临的腐蚀损失,回收率达到90%以上。

  但是不可否认,未来轻金属、复合材料等是车身材料的发展趋势,目前各国都广泛开展对于这些新材料车用化的研究,特别是要求轻量化的小型乘用车。相信未来一段时间车身材料会有一个飞跃式的发展,并且更加向航空领域贴近,更轻、更强仍然是车身材料的发展方向。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丰田通商将联合日本第三大钢企 以普及全铝车身
下一条:详解品牌车车身材料 宝马5系钢制车身和铝制车首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