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鹿儿岛到博多 日本单人自助旅游记录之七
【车讯网 报道】看过长崎的原子弹爆炸点后,乘车前往鹿儿岛。可惜天气不好,只能面对着云雾,想象火山喷发的壮景。返回到博多,来到了传说中“神风”出现的地方。博多是福冈的一个区,也是我此行的最后一站,日本自助游到此结束。
第13天:从长崎到鹿儿岛。
二战末期,美军先是把一颗原子弹扔在广岛,看日本没反应,又扔了一颗在长崎——原本的目标是小仓,那里的工厂多,偏巧轰炸时小仓笼罩在云雾中,在天上看不见,轰炸机只好飞往计划中的第二目标。长崎其实并不适合原子弹攻击,这里群山环绕,冲击波会被山阻拦,破坏范围没多大,可毕竟有个三菱造船厂。就这样,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原子弹袭击,落在了长崎头上。其实,长崎当时也有很多云雾,飞行员是勉强投弹的,根本没对准目标,原子弹在市区北侧爆炸,而造船厂等军事目标在市区西侧。不管怎么说,原子弹的威力镇住了日本人,长崎挨炸后6天,天皇宣布投降。
日本军方当时分成2派,有一派坚决不投降,要抵抗到最后,他们甚至发动了兵变,试图夺取天皇讲话录音磁带,以制止日本投降——美国人最怕的就是这个。进攻塞班岛时,日军4.3万人,战死4.1万,到最后还疯狂冲锋,弄得美军连后勤人员都上战场了,美军获胜后,幸存的日本人纷纷自杀,不仅是军人,数千平民也一起跳崖,袭击珍珠港和中途岛的指挥官南云中将,此时也死杀了。随后的硫磺岛战役,2.3万日军战死2.2万,美军伤亡2.9万。五角大楼一算,以这种伤亡率要是打到东京,估计美国全国1.4亿人都上战场,也不够用。于是动用了原子弹。
乘有轨电车来到原子弹爆炸的地方,是个大空场,尽头处有个黑色石柱,旁边有个建筑的残骸。黑色石柱表示这里是原子弹落下的地方,1945年挨炸之后不久就立了个标识。当时,原子弹在距地面500米的上空爆炸,长崎市区北部一带损失惨重,据说死伤15万人。
长崎市区北侧,是原子弹爆炸的地方。
左边黑色石柱,是原子弹爆炸点之所在,右边是个教堂的残骸。
长崎市区北部一带损失惨重,据说死伤15万人。
原子弹在距地面500米的上空爆炸,
黑色石柱旁边的建筑残骸,是浦上天主堂的遗物。虽然历经200余年的禁教,但葡萄牙人和荷兰人传播的宗教思想,在长崎一带深入人心,后来日本开放国门,基督教禁令随之解除,于是诞生了浦上天主堂。原教堂已经毁于原子弹轰炸,这是残存的一个部分,被迁移过来的,教堂已在原址恢复。其实中国也有类似的事儿——数年前,一群年逾古稀的传教士来到中原乡村,他们的祖辈、父辈曾在此传教超过百年,他们亦在此出生、成长,1949年以后才回国。当他们走进记载着童年回忆的村落,看到农家门前的春联,依旧是赞美主、歌颂基督的内容,而这些地方停止宗教活动已有40年。老头们激动地热泪盈眶。
这个建筑残骸,是浦上天主堂的遗物。
爆炸后教堂的情景,箭头所指部位,后来被迁移到爆炸点旁边留作纪念。
长崎是日本较早接受基督教的地方。
这里面,保存着原子弹爆炸后的现场。
虽然已经过去70年,看到这些残片仍有不寒而栗之感。
与广岛一样,爆炸纪念地建有纪念馆。
附近是新建的浦上天主堂。
还有一尊和平塑像。
距离爆炸点大约1公里之外的一条小巷子里,看到一个被炸掉一半的鸟居。
另一半仍然在现场,躺在地上。
长崎是座山城,街道曲曲折折。
街上的铺面看上去很有历史感。
小杂货店里的厨房纸巾,158日元/4个,约合人民币8块多,北京是12-15元/2个。
市区中心部位的八坂神社。
长崎规模最大的神社:诹访神社,也叫镇西大社,门前的鸟居有好几个。
每年10月7-9日,都要在这里举办长崎九日节。这是当地最为隆重的节日。
神社位置较高,在此俯瞰市区景色不错。
长崎市区给人一种古朴的感觉,普通的小摊档经常可见。
海边不远处是税关派出所旧址,现在是工艺馆。
派出所旧址旁边是香港上海银行长崎之店旧址。
在长崎,乘船游逛的地方是军舰岛,位于港口西南方向17公里处,有数班游船前往。乘坐那艘仿古轮船在港内转转也不错,长崎市区位于长崎半岛的根部,整个长崎半岛以山为主,海边有不少海水浴场,以及渔港。长崎港紧靠着市区,港内水域大约1公里宽,对面是三菱造船厂。市区部分值得逛的地方,第一是出岛,然后从出岛往东走不足1公里,是思案桥,再往东200多米,是正觉寺,正觉寺东北方向300多米,是崇福寺,从崇福寺出来,沿着山脚一直往北方向走,路边是一连串的寺院,有大光寺、大音寺、长照寺、延命寺、兴福寺、静安寺、三宝寺、禅林寺,等等。这一带同样值得散步走走。此外,有一趟总站是石桥的有轨电车,倒数第二站是“大浦天主堂下”,下车后顺着山坡往上走,是大浦天主堂。这一带很有些置身欧洲小镇的感觉。
离开长崎,在鸟栖换乘新干线,前往鹿儿岛。
离开长崎,乘普通火车来到鸟栖市,转乘新干线,往南走了200多公里,来到日本4大岛中九州的最南端:鹿儿岛县。
鹿儿岛并非是个独立的岛,它在九州岛最南端,市区位于萨摩半岛上。
电影《非诚勿扰》有一部分外景是在北海道拍的,由此引发了我国游客赴北海道的热潮,有人以为北海道是日本最美的地方。事实上,类似恬静的场面,这些天看到了不止一处。比如伊势半岛、比如长门、比如鹿儿岛。其中,鹿儿岛的游览内容最为丰富,这里有火山、有森林、有数十个各具特色的岛屿,更少不了全日本似乎到处都有的温泉。游客来鹿儿岛,除了鹿儿岛市,主要是乘船前往樱岛、屋久岛、种子岛游览。鹿儿岛是个县,主要城市是鹿儿岛市,但鹿儿岛市的所在地并非岛屿,而是九州最南端的萨摩半岛。如果在北海道与鹿儿岛之间选择去哪玩的话,我会首先选鹿儿岛。
晚上坐在咖啡馆里看当地的介绍,得知如果从鹿儿岛乘火车往南去,一路上都是沿着海岸线走,到了指宿之后改成往西,铁路线的最尽头是枕崎市,这一段海岸线更漂亮,尤其是黄昏时。看得我心驰神往,只可惜这次时间不够了,下次一定要租辆车在这一带逛逛——带着帐篷、桌椅、冰箱和烤炉,驾车沿着海岸线游逛,黄昏时安营扎寨,在夕阳的沙滩上喝啤酒吃烤串,太诱人了。
新干线在鹿儿岛市的车站叫鹿儿岛中央,此外还有个车站叫鹿儿岛,两者之间直线距离2.6公里,但后者只是停靠普通火车。鹿儿岛中央站是个巨大的建筑,屋顶甚至还有个摩天轮,车站里有一大堆商店,比如BIC(电器连锁店)、无印良品,等等,至于餐馆就更多了。由于正好赶上了元旦,很多商店在醒目位置摆放着“福袋”——这种多少有些赌博性质的促销方式诞生在日本,100年前就有了,至今兴盛不衰,最近几年已经传进了中国。
鹿儿岛市区有2个火车站,新干线停靠站叫鹿儿岛中央。
正值元旦,还没开门,百货公司门前便排起了长队,大概是新年特价。
车站对面不远处,是维新故乡馆。日本是历经明治维新,才从昔日的落伍小国,汇入世界主流,一跃成为大国的。从推翻幕府、将统治权还给天皇,到吸取西洋文化,将日本引入现代,整个过程,鹿儿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把鹿儿岛称为维新的“故乡”,恰如其分。事实上,以推翻幕府闻名的西乡隆盛、以创建实业著称的大久保利通、以痛击俄国海军而获得“军神”美誉的东乡平八郎,都是鹿儿岛人。
鹿儿岛的精英人士,将日本从幕府时代,引入了明治维新。
大久保利通原来是个武士,后来成为政治家,将日本引上改革开放的道路,实现了国富民强。
鹿儿岛市位于萨摩半岛,在历史上,这一带叫萨摩藩,藩主是岛津氏。1862年,藩主前往江户(今东京)参见幕府将军,半路上遇到4个英国商人。按理说,普通人遇到这种队伍,必须回避,可欧洲人在亚洲人面前强烈的优越感,导致4个英国人不肯礼让。僵持中,有个英国人的马受惊冲入藩主的卫队,武士们立即拔刀,4个英国人中的3个男人,1死2伤。刚刚在北京放了一把火的英国人,在一个弹丸岛国受此大辱,自然不会善罢甘休,先是跟幕府谈判,索要10万英镑赔偿,然后派舰队南下到了鹿儿岛,要求藩主赔偿2.5万英镑,以及惩处凶犯。藩主用85门大炮射出的炮弹,回答了英国人的要求。炮战最终以英国舰队撤退告终,英方死伤63人,日方死伤16人。日本取得了胜利。
令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1个多月后,萨摩藩藩主派人前往横滨,向英国人道歉,并送上了2.5万英镑的赔偿。原来,藩主发现,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其实是靠着突然袭击、英方猝不及防实现的,如果平等地对打,日本根本打不过英国。在先进的科学技术面前,藩主决定停止“攘夷”政策,转为向西方学习。有道是不打不相识。萨摩藩从此与英国成了朋友——通过这次交战,英国人也领教了萨摩藩武士的胆识。没多久,萨摩藩向英国派出了留学生,这是日本历史上的第一次,并从英国引进了先进的纺织厂。几年之后,萨摩藩的现代化水平,位居日本第一。凭着这个实力,萨摩藩开始了推翻幕府、大政奉还的运动,当权利终于从幕府将军回到了天皇手中之后,才有了明治维新。
萨摩藩武士的勇敢,令打遍世界的英国人为之敬佩。
其实,萨摩藩人的开明、善于学习,早就存在了。当咱们还是明朝时,葡萄牙人来到种子岛,让日本人第一次见到了火药枪炮的威力。据说,当时就有人花重金买下枪炮,仔细研究,并加以模仿。1840年,鸦片战争的故事传到日本,萨摩藩藩主认识到自身的落后,立即成立了研究、制造机构,用于发展西洋火炮和火药,20年后,这项工作获得了回报:炮击英国舰队。
这些故事如果能被当时我国的统治阶层学习的话,中国或许能少走点儿弯路,少花些学费。因为类似事情,同样在中国上演了很多次。日本人杀了一个英国人,显然是理亏,于是花了12.5万英镑,平息了事态,并由此交了朋友,在日后获得了更多利益。中国也杀过一个西方人,但死活不承认有错,最终赔偿了4.5亿两白银。这恐怕就是中日两国在那段历史当中最大的差异。咱们每当签约、赔偿之后,总是认为自己有委屈,始终没能吸取经验,更谈不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虚心学习。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心里,都有这样一个固化的模式——西方人野蛮侵略的目的是要消灭我国政府,取而代之;我国军民顽强抵抗,无奈朝廷及各地官员普遍胆小如鼠,造成前方将士因为缺乏后援而前功尽弃。在潜意识里,咱们中的大多数人,总爱用一种居高临下的蔑视感与优越感,看待别的国家,总认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是世界首屈一指的超级大国。这种习惯直到今天,仍然普遍存在着。一个普通的国际会议,轮流在各个成员国举办,轮到在中国召开时,咱们兴奋地高呼:各国领导人云集中国,这种万国来朝的喜人景象,是中国崛起的象征,是中国国力由弱变强的体现。
第14天:从鹿儿岛到博多。
鹿儿岛市对面3公里的地方,是樱岛,那里有座很大的火山,经常喷发,每年都能喷上几百次,但不是那种直冲云霄的喷发,最多只能算冒冒烟。这么近的距离如果大规模喷发,鹿儿岛恐怕就要变成第二个庞贝了。毕竟,像鹿儿岛这样紧邻火山的城市,大概找不出第2个。市区到樱岛有船,只需15分钟,来回船费300日元,折合人民币17元左右。到了樱岛有环岛游公交车,转一圈1个小时。
鹿儿岛市里有座不太高的山,叫城山,从鹿儿岛中央站乘车到山顶只需大约10分钟,山顶有个展望台,但我的运气不好,那天阴沉沉的,对面樱岛火山笼在云雾中,如果赶上好天气,在这里看到的景色会是很壮观的。鹿儿岛一带火山多,火山灰到处都有,当地特产自然也会与之有关,在商店里看到一个用火山灰做的洗面奶,据说是鹿儿岛特产,效果极佳,看看包装就很喜欢,是个彩色的猫。
鹿儿岛市区里有座山,叫城山,站在山顶观景台,可以俯瞰全城。
对面是活火山的所在地:樱岛。由于天气不好,火山隐在云雾中。
如果运气好的话,应该可以看到这样一幅画面。
城山不算高,有公交车抵达展望台,沿着台阶走,大约需要20多分钟。
山脚下看到一个萨摩义士碑,不知具体纪念事由。
推翻幕府的西乡隆盛生命终结地。他曾抄录日本僧人的一首诗以明志,该诗后来又被毛泽东抄录。
如果能在鹿儿岛多呆几天的话,应该乘船到屋久岛逛逛,那里的自然景色十分值得看——高山、峡谷、瀑布。种子岛则有火箭发射基地,相当于我国的西昌。但我已经不可能这样做了,明天下午就该是回家的时候了,我现在应该返回到博多。于是,回到车站,搭乘新干线,2个多小时后,抵达博多。
乘坐新干线返回博多,这趟车上的广播有汉语播音。
新干线列车上也有食品售卖,服务员装束整洁,态度温和。
一杯咖啡和一份三明治,折合人民币20块钱。
博多属于福冈县的福冈市,这里距离我国江苏沿海以及朝鲜半岛比较近。在火车上看新闻得知,元旦期间,博多附近的太宰府人声沸腾,附近的人们都到天满宫祈祷在新的1年中幸福。日本人有新年到神宫或神社祈祷的习俗,天满宫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寺院,远近闻名,决定顺道一游。在博多站查看路线图,得知前往太宰府,JR线只能到二日市,二日市到太宰府大约还有3公里,有公交车。如果希望直接乘火车抵达,就得坐西铁线,西铁线在太宰府有一站,车站距离天满宫非常近,只有几百米的距离。但乘坐西铁线还得去另一个车站,为了省事,我决定到二日市换乘汽车。
把行李寄存在火车站之后,上车走人。这些天来,每到一站,总是先把行李存在车站,然后四处游逛。日本很多车站、包括大城市的地铁站周围,都有行李寄存柜,投币即可使用。柜子有大小之分,最小的柜子是300日元,最大的是600日元,最多可以使用到午夜。
日本一些车站周围有自助储物柜,300-600日元用一次。
不认识日语也没关系,整个操作步骤有明确而简单的示意。
这种拿纸币兑换硬币的机器,也经常见到。
在二日市下车,出站后立即看到前往太宰府的公交车,人挺多,二日市的温泉很出名,假日里来此享受的人应该不少。二日市到太宰府也没多远,10多分钟就到了。一路上看到很多小车,应该都是开私家车来太宰府祭拜的的人。不过,离太宰府还有数百米时,有穿制服的人指挥小车们都拐弯了,估计是去了附近的停车场,只有公交车允许开到天满宫的入口处,西铁的太宰府火车站也在这里。公共交通优先,在许多国家都有,咱们也有,如果把轨道交通做的更加人性化,比如车站距离目的地尽量近一些,车票便宜些,也许能吸引更多的人们放弃自驾车。
太宰府曾经是整个九州的核心城市。当时的博多只是一个外贸港口,城市在太宰府,后来,核心城市搬到靠海的博多去了,太宰府便沉寂下来。太宰府最出名的古迹是天满宫,这是个祭祀学问之神的寺院,地位颇高。此地梅树很多,每年1月下旬开始,直到4月上旬,梅花盛开,非常漂亮。大概是这个原因,进入天满宫的参道两侧,一家接着一家,全是卖“梅枝饼”的商店。
也许是因为公共假日,天满宫周围,食品摊档非常多,犹如北京的地坛庙会。人们在天满宫,除了参拜,还有写祝福语以及抽签之类的活动。日本的神社、神宫、寺院数量极多,前来参拜的人流不少,信仰与否另当别论,即使只是做个思想寄托,也不是什么坏事。
距离博多不远,是以温泉著称的二日市。
JR线不经过太宰府,只能在二日市下车,站前有接驳的公交车。
节日里来太宰府的人虽然很多,但管理严密,使得交通挺顺畅。
太宰府的特产是梅枝饼。
出售梅枝饼的店铺很多,大都当场操作。
天满宫附近,食品摊档一家接着一家。
各色小吃琳琅满目。
这个摊档做的是烤肠之类的东西,不知具体叫什么。
日本人很喜欢在新年到神宫、神社、寺院里参拜一番。
这一天是元旦,所以人山人海。
不少店铺门前排起长队,有位店员站在队尾处,招呼着顾客。
人虽然很多,但秩序不错。
参拜的人流基本上呈单行状态,避免了拥挤。
天满宫历史悠久,是个祭祀学问之神的寺院。
日本的神宫、神社以及寺院,都有出售吉祥物的柜台,标价叫初穗料。
看上去与我国的求签有些相似。
新年第一天得到一番祝福,心情应该不凑。
天满宫旁边还有座光明禅寺,是座非常古老的寺院,镰仓时代就有了,于是跑去看。快走到时,看到路边有个牌子,写着“定远馆”,不禁一愣,定远是我国北洋水师的旗舰,甲午战争中被日军鱼雷艇击中。看旁边的说明牌子,果然有定远舰汉字在其中。上网搜索,得知这是日军攻占刘公岛之后,日本一个富商花费2万日元,从日本海军手中将定远舰的残骸买下,其中有一部分构件,用来建了一座别墅,名为定远馆,再往后,富商的后人将其送给了天满宫。定远馆院门敞开,随便出入,但屋门紧闭,里面不像有人居住的样子,不过,整座房屋看来刚刚历经过一次修缮,一切看上去都很新。只有院门满目疮痍,两块钢板来自受伤的定远舰。
天满宫附近还有博物馆与光明禅寺。
靠近光明禅寺的地方,有座定远馆。
据说这间屋子是利用定远号军舰的材料搭建的,但刚刚被翻新过,
院门依旧是老样子,由2块钢板组成,上面弹痕累累。
昔日我国北洋水师旗舰的钢板,想不到成了一座院门。
无独有偶,随后在光明禅寺的佛堂里,又看见一件定远舰的遗物:是个供桌,但上面写着“定远”二字。事后查资料,得知这桌来自定远舰的舰长室,八成是舰长刘步蟾的办公桌。
定远馆旁边的光明禅寺。
这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寺院。
一进门,迎面摆着个小桌,上面是个投币的小箱子,进门付200日元。
桌上写着“定远”二字。定远是北洋水师的旗舰。
不知这张桌子是不是当时的舰长刘步蟾所用。
黄昏时返回博多,火车站楼上以及旁边一座大厦里,餐馆鳞次栉比,但每家门前,都排着长队。我天生对吃不讲究,1984年被人拽进开业不久的马克西姆,同桌人都在研究牛排与鹅肝,我却一直琢磨乐队演奏的曲目。如果有个很棒的美食,但需排队1小时才能吃上,我宁愿路边买个煎饼。围着几个楼层转移了一圈,只看到一家无需排队,于是进去了,这是个西餐馆,但品种不多,主菜是炸鸡块,要了一份包括啤酒的套餐,结果很是粗糙,大概是有生以来我吃过的最难吃的炸鸡块,能把一个简单的菜做成这样,也真是难为这家店的厨师了。
JR博多车站内以及周边,吃喝购,应有尽有。日本很多大型火车站基本都是如此。
餐后出去遛弯儿,沿着一条不见一个行人的街走下去,5分钟后看见一座门楼,从日文里夹杂的汉字大约猜得,这里似乎是为了纪念拉面而建的寺院(猜测的,不知对不对)。博多拉面号称日本三大拉面之一(另外2个是北海道的札幌和福岛县的喜多方),沿途也看见了N多拉面馆,但我从小不喜欢吃面条,那天在大阪已经品尝了一次,足够了。
这座门楼的附近,有数家寺院,其中有一家似乎是为纪念拉面传进日本而建。
第15天:从博多回北京。
博多虽然也有城堡,还有许多繁华的商业街,但我最想去的,是市区西边12公里处的志贺岛。因为那里是“神风”的诞生地,也是我国汉代册封金印的出土地。在JR博多站,乘坐海之中道线的列车,可以前往志贺岛,但终点站是西户崎,距离志贺岛还有七八公里的距离。从西户崎站出来,见到的是一个没有几个人影的小村。10多天来,这情景已经见到N多次了,在日本走了1000多公里,除了几个大城市人流较多,其余各地,都是这么一副世界末日的景象,弄得我稀里糊涂——去年驾车从漠河到三亚,在路途中发现,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到处都是人山人海。按理说,中国人口密度是143人/平方公里,日本人口密度337人/平方公里,日本没有理由存在如此之多的宁静小镇呀。也许有人会说,中国人口密度不平均,东部人多,西部人少。那就看看城市,在世界城市人口排行榜上,东京人口密度居世界第1,上海第3,大阪第7,北京第8。可北京地铁的拥挤程度,远远超过我亲眼所见的东京与大阪,不是差一点儿,是相差甚远。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我始终没想明白。也许是我国人口数字统计有误,中国实际上不是13.67亿。也许是城市规划不够科学导致的——比如50年前被统治阶层痛批过的梁陈方案。
出站后,发现车站不远处有个站牌子,走过去看,果然是前往志贺岛的公交车车站,再看时间表,3分钟后将有一趟车。等了一会儿,车来了,从后门上去,这车只有我一个乘客,也难怪,刚才火车到站,全列火车,一共只有五六个乘客。
不少车站与列车已是饱经风霜,但依旧完好使用,类似情况,在欧洲也较为常见。
尽管是个客流不多的支线,每小时都有两三趟车。高密度的车次养成了大家乘公交的习惯。
终点西户崎是个小镇,街上看不见几个人,类似情况,全日本几乎到处都有,真纳闷人都去哪了?
西户崎到志贺岛有公交车,距离蒙古冢9站。
公交站上的牌子告诉我,这趟公交车每小时有2-3班。
公交车往志贺岛驶去。日本的公交车司机都穿着很整齐的制服,带着个麦克风,每当车辆起步、转弯、停车、乘客刷卡或投币,司机都会说话,估计是提示和感谢之类的内容。司机说话声音很柔,音量不高,但坐在车内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听得很清楚。此时,尽管车内只有我一个乘客,但司机仍然一丝不苟,执行着他应该执行的每一个工作步骤。
接下来的几个车站,由于没人上下车,运行时间应该是缩短了,但在每一次进站停车后,司机都会抬起手臂,紧盯着手表,到了该发车的那一刻,才关门起步。这一幕让我久久不能忘记,虽然早就在书本上就已经知道日本人办事严谨,自律性很强,但亲眼所见,这是头一次。这一路上感慨了好几次日本人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善于学习,他们的另一个优点是做事认真。很久以前看过一个电影《阿西们的街》,在小作坊里工作的人们起早贪黑,为汽车厂加工零件,当送交的产品被判定为不合格后,生产它的工人竟然自杀了。这个电影留给我的印象是:日本人真狠,不光是打仗时狠,平时对自己也非常狠。如果生产不合格的零件就得自杀,不知中国还能剩下几个工人——相比之下,咱们的生活环境非常优越,根本不需要斤斤计较,差不多就行。
车准点来了,只有我一个乘客,但司机一丝不苟地按照操作规程,驾驶与服务着。
由于有长提相连,可以直接乘车来到志贺岛,不久看见一站“金印冢”,显然是发现金印的地方,下一站是“蒙古冢”,这两个地方我都想看,遂坐到“蒙古冢”下车,然后往回走一站。
“蒙古冢”主要能看到一座“蒙古军供养塔”,这里纪念的是当年进攻日本时阵亡的蒙古军人(包含着汉族军人和朝鲜军人),当我把这里的照片发在微信朋友圈时,有好几个人表示不解:日本为什么要供奉进攻他们的人?事实上,这就跟横须贺那座纪念碑一样。如果想彻底弄明白这个问题,应该首先读读《美国史》和《欧洲史》。
中国,哦,不对,应该说蒙古帝国曾有2次进攻日本,都发生在忽必烈时代。忽必烈掌权后,连续几次向日本发布敕令,要求日本向他朝贡,但日本根本没理睬他,弄得忽必烈很没面子——蒙古军所到之处,一般是先下通牒,对方如果服了,便好说好商量,如果不服,便开打,直到打服了为止,如果对方抵抗,获胜之后就会屠城。西夏就是这么消失的,只剩下银川西郊那几个搞不清楚墓主究竟是谁的坟头。藏族人、准确的说是萨迦班智达挺会看风使舵,面对蒙古军的通牒,群龙无首的西藏意见纷纷,萨迦班智达抓住机会,跑到今天的甘肃武威和蒙古人达成了归顺协议。这是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开始。一路获胜的蒙古人,此时已将朝鲜半岛征服,将其变成了自己属下的一个省,却忽然发现再往东的小岛不买账,于是发兵,进攻日本。
大都城(今北京)建成后不到1年,忽必烈派出2.5万军队,坐着朝鲜半岛提供的900艘船,从朝鲜半岛出发,来到了博多。打了没一会儿,日军就扛不住了,退到太宰府,此时正值黄昏,蒙古军回船休息(这个举动很怪,在岸上休息不行吗),没想到半夜来了一场狂风,200艘船瞬间沉没,只好退兵。
接下来的几年,忽必烈忙于进攻南宋,直到取胜后,才想起日本的事儿,再次发布通牒,没想到这次日本居然把来使给杀了。盛怒之下的忽必烈兵召集14万军队,兵分2路,一路从朝鲜,一路从江南,分别启航,进攻博多。当蒙古大军在志贺岛水域集结,准备发动总攻的前夜,又一次狂风大作,多数船只多沉,仅有少数将士生还。日本人认为,是“神风”挽救了他们,所以,他们特别相信“神风”的威力。
忽必烈掌权期间,组织过2次进攻日本的军事活动。
不幸的是,都因为一场狂风,损兵折将,被迫退回。这就是日本人迷信神风的由来。
后来,日本人在志贺岛为蒙古军建了供养塔,在当时的政治中心:镰仓,还为亡灵修建了寺院。
供养塔对着大海,当年蒙古军队就是在这里集结,开始登陆,进攻日本的。
从“蒙古冢”往回走几百米,便是“金印冢”。在《后汉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这里说的倭奴国就是日本,中国在历史上一直把日本叫“倭”,日本人也接受,因为当时并无贬义。赐给使者“印”的光武,是后汉的光武帝,时间是建武中元2年,也就是公元57年。到了1784年,有人在志贺岛发现了一方金印,上面铸有“汉委倭奴国王”的字样。看来,这也许就是《后汉书》中记载的那枚印章。这枚印现在陈列在福冈市博物馆。当时的日本,犹如我国的周朝,有N多个小国组成,前往中国朝贺的,是其中一国。
汉朝时,日本使者来到中国朝贺,汉朝皇帝赐给使者一枚印章,这里是那印章的出土地。
印章是在1784年被发现的,2厘米大小,现在陈列在福冈市博物馆。
这枚印章被列为国宝。说明牌上如实记录着印章的来历。
印章上的字样是“汉委倭奴国王”,我国历来将日本称为倭,日本人也接受,因为该字在当时并无贬义。
志贺岛岸边,波涛汹涌。
站在志贺岛海边,东边12公里处就是博多,市区建筑清晰可见。此时的风很大,吹得大海波涛汹涌,撞在礁石上,激起几米高的浪花。我的这次日本自助游,在这里将要画上句号,再过一会儿,我将前往机场。由于介绍日本美食、购物、温泉的文字很多,我写下的这些感受,没把它们包括进来,同时也没将如何乘车、如何住宿之类的攻略写进来。因为,办理签证实在太简单了,添个表儿,支付100多块钱的签证费就行了。机票购买更简单,到航空公司的网站上直接买就是了——这几天携程机票的事儿闹得沸沸扬扬,挺可笑,旅游这么多年,我几乎都是在航空公司买票,极少通过代理点。至于乘车,日本的交通极为先进,便利与人性化和我国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入境之前买张乘车证,每到一个城市买张一日通,就能随心所欲地到处漫游,根本无需为交通发愁,不管是时刻表还是站牌子,大多数都是汉字,只要认识中文,就能一个人走遍日本。这一点咱们比西方人有优势。
写出的这7篇记录,几乎全是与历史有关的东西。这也是我最想了解的内容——我相信,这些内容对大家同样有价值。因为时值抗战胜利70周年,走访了许多与中日战争有关的地方,九连城、大东沟、刘公岛、江桥、罗文峪、平型关、台儿庄、石牌、昆仑关,最后又驾车沿着滇缅公路从昆明走到缅甸,了解的越多,疑问就越多。我想知道,中国为什么在从清朝到民国的所有对日作战中,胜少败多。
在一份记录里,我读到黄海海战之后,日本联合舰队每艘军舰剩余炮弹数量,精确到每种口径、精确到个位数。于是,钻进图书馆查找北洋水师的类似数据,所有书籍谈到这一段时都说,北洋水师因炮弹不足,云云。究竟不足到什么程度,还剩几发,不知道。估计没人统计。此时,我想起了志贺岛那位公交车司机。
末代皇帝溥仪最终投靠了日本人,跑到长春当起了伪满洲国的所谓皇帝,之所以做出这件令国人不齿的卑鄙勾当,溥仪本人在他的回忆录中有过这样一段解释:当时溥仪居住在天津,有天跑到河边闲逛,刚好那里停着一条日本船,船长见状,赶紧毕恭毕敬地将溥仪请到船上参观,并希望得到一张溥仪的签名照。那时候的溥仪已经被逐出紫禁城,忽然受到一个素不相识的外国人的如此尊敬,令溥仪认为他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拥有崇高的地位。我相信,那个船长应该不知道几年后会爆发九一八事变,日本需要在东北树立一个傀儡。他只是出于一种礼貌,完成了他作为一个船长应该做的事情。说到这儿,我想起了东京明治神宫里的那位售货员,面对钱包失而复得的我,她表现出的是一种超然的淡定——微微一笑,继续专注地做她该做的工作。路途中曾有几次为了赶时间,坐了出租车,所遇到的几位出租车司机,不管年轻还是年迈,都是服装整洁,态度热情但不卑不亢,车厢里更是打扫的清洁至极。在新干线列车上,列车员每次走完一节车厢,都转过身,向全车厢旅客鞠躬致意,哪怕车厢里只有个位数的乘客。不管干什么,每个人都认认真真地把自己的活干好。没有左顾右盼,没有心不在焉。与之形成对照的是,英国使馆首次进驻北京时,随行医生写了很多日记,其中有一篇是这样描述的:承包使馆装修工程的几百名工人,在干活时,每当旁边有什么人走过,或是在附近交谈,他们都会放下手中的活计,用目光追随着,有时甚至凑过去,似乎是想听听交谈内容。
日元头像:生物学家野口英世。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日元头像:作家樋口一叶。去世时年仅24岁。
日元头像:教育家福泽谕吉。明治维新时向日本介绍了西方文明的人。
从北到南,走了大半个日本,看到的是一个不断调整方向,不断学习的日本——面对中国文化,日本人在奈良建立了寺院。面对西方文化,日本人在大阪建立了适塾。面对白种人的蛮横,日本在鹿儿岛亮出了他们的刀剑。面对西方的开港要求,日本人在横须贺采取了欢迎态度。面对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日本人在东京建在了鹿鸣馆。面对美国汽车的蜂拥而至,日本人在名古屋创建了丰田。
有必胜的勇气,有敢死的胆量,有虚心的态度,有灵活的头脑,有专注的心境。这些,也许正是咱们的不足之处。
1945年日本投降,是在美国大兵压境以及苏联宣战的背景下,被迫作出的。在中国的100多万日军,依旧完整,中国军队虽有美援的枪械和飞机,但除了滇西,尚未进行过一次真正的进攻。所以,什么时候咱们能将不足的地方弥补上,日本人才会犹如隋唐二朝时期那样,真正地尊重咱们。
日本人太了解咱们了。甲午战争时期有个叫宗方小太郎的间谍,在中国居住多年,回国后写了篇报告,里面有这么几句:中国士大夫,本为国家精英栋梁,口尊孔孟之学,却无非是做官之敲门砖而已。一旦得其位,却并不行其道,倡圣贤之言,行苟且之事。其中间或有人大声呼吁,却大半以反贪腐而博其虚名,以博其虚名而图实利。导致此种老朽之大原因,在于千百年来日积月累之人心腐败。中国之精力,全耗于形而之下之事,崇尚虚华,拜金风靡。中国之贪腐,实与全民贪腐之心有关。人人皆以当官揽权为至要,挤入仕途者大贪,末入仕途者小贪。人人所切齿者,貌似痛恨贪腐,实则痛恨自己无缘贪腐,痛惜自己贪腐太少。有何等土壤,即有何等收成;有何等人民,即有何等政府。国家之风气,但知指天画地,痛责当道之人,仿佛世风日下,与已无关,却不知防微杜渐,正在于‘匹夫之责’四字。
但是,咱们了解日本人吗?
义愤填膺地振臂高呼,估计谁都会。但是,口号真能解决问题吗?今天中国战争机器强大又能如何?在1840年7月之前,除了李鸿章,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日本区区岛国,在我亚洲第一舰队面前,定会不堪一击,何况我陆军也早已换成了西式装备。说这些不是希望战争,战争从来不会真正地让谁屈服,今后的发展途径是合作、共赢,但合作的前提是相互尊重,尊重的基础来源于实力。我们如何提高自己的实力?单靠那个华而不实的GDP?我们首先需要的是国民的素质与国家的文明,然后是经济领域的强大。只有这样,中国才能真正融入世界主流。
痛恨日本,于是拒绝前往日本,拒绝了解日本。未免有些偏激。只有了解对手,才能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才有可能赶上并超越。连目标都不知道在哪,谈何进步。就好像爬山,不知道山顶在哪,这山怎么爬?有人说不给日本赞助经济,问题在於,世界经济逐渐走向一体化,真的很难区分一个产品里,都有谁的利润,就好比在中国盈利最高的大众集团(含奥迪),里面的零部件就有日本的。
跳出井口吧,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观察,就能明白很多事情,知道自己存在哪些不足。
望着摧垮蒙古军的海浪,随意想了一大堆。看看表,午后1点了,该走了,下午15点10分,将有一架飞机从博多起飞,把我送回家。
回顾第一篇游记《从横须贺到东京》。
旅行之后的思考:《地铁5毛钱才合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